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忻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大学阶段的职业规划再思考

2020/2/21 18:27:14发布200次查看
笔者在某网络上查到一则信息:国内某所着名高校曾在大一新生中抽出了1400人作为样本,数据显示,考生对所报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仅2.1%表示“非常了解”,35.5%则“不太了解”,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48.6%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考虑换专业。此外66.1%的学生将“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填报志愿时的考虑因素。同时,某调机构披露的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显示,仅有29.5%的人表示满意自己当年的高考专业志愿,41.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9.5%的人表示不满意。如果不满意自己的专业怎么办?在调中,73.2%的人选择接受现实,9.9%的人选择跨专业考研,另有8.4%的人则试图转换专业。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很多大学生是在自己并不了解、不满意的学校和专业里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堪忧。而出现这种局面,与他们中学学习期间,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培养有关。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社会经验阅历,在选择满意的学校和专业之前,没有经历过深入认真的思考,往往是听从家长或者老师的建议,或者根据职业的热门程度和收入高低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这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预埋了发展不稳定的种子,直到进入职场后才发现问题后悔莫及当初轻易草率的选择。
美国的大学里目前很流行一个词汇:mentoring,这是一个职业导师的意思,是指由那些年长而富有经验的人去指导、关照那些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自由选择几位自己喜欢的老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导师,和他们探讨个人对将来的职业选择、人生追求理想、成长中的烦恼,从每个老师身上学到对自己有益的思路。
而大学里规定这些老师也有义务和责任去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并以指导学生的数量作为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这些老师都会积极主动地去找机会和学生沟通,介绍自己的能力专长和对人生事物的看法,建立一对一辅导的关系。笔者觉得这种良性互动的一对一的指导,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差距、树立人生的目标都是非常好的职业指导的尝试。目前,国内各大学都有职业规划的课程设置,但由于开展时间不长,错过了前期的职业意识导入期,加上社会的整体职业意识淡薄,大学里也没有类似美国大学这样的职业导师制度,造成很多大学生选择专业上出现各种误差,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旦进入职场后一般都要经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调整才可能回到正常的轨道,有的甚至终其一生也无法展示真实的能力和潜力。这对于有限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实在是让笔者感到心疼焦虑。曾经有一些大学生在网上向笔者求教,学校有职业规划的课程学分,要每个学生写一篇自己的职业规划计划书,这对于未涉职场的大学生朋友真是有点勉为其难,这种形式主义的成分要远大于实效的作用。甚至有好几位大学生得意地拿出自己参加大学里办的职业规划大赛的获奖作品向笔者炫耀,这些作品在笔者看来只能心里暗暗苦笑,精美的修饰、华丽的辞藻、热情的誓言仍然掩饰不了内容的空洞,没有多少实际的操作可能。笔者也曾经拿来几份国内著名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讲义,想了解目前中国大学的职业教育深入程度。但结果是比较失望的,除了满篇到处摘抄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心理测评介绍,加上激动人心的信念和口号之外,确实没有更多实质意义上的参考作用。如果拿这些思路去引导学生的职业规划,笔者担心误导的成分要比教育的成分更多一些。
有一次,有一位国内著名大学的职业指导机构的职业指导老师来找笔者做职业规划的咨询,因为目前她也遇到了很严重的职业发展问题,实在看不清楚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该往哪个方向走。经过几轮的咨询之后,这位职业指导老师最后给笔者留下一句话:“原来职业生涯规划是这么做的。”
笔者听到这句话,其实内心没有任何的得意之情,只是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茫然。这其实说明我们国内的职业规划教育领域自身存在着严重的学术理论、师资培养、职业意识、资源投入的不足,而且这种不理想的现实情况可能要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据笔者所知,很多大学里的职业指导中心,其具体的工作重心不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潜力,寻找到适合个性发展的职业方向。更多的工作重心是放在就业指导上,课程设置是内容主要以求职技能为导向,比如教学生如何写简历、如何掌握面试技巧、提供就业信息等,以推荐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为目的,这样做的原因是大学里的高就业率有利于学校的招生。虽然这些非常初级的内容也是职业规划的一个过程环节,但这并不能代表职业规划的全部内涵。如果我们的大学在职业指导这方面不能做出一些切实的改进,减少一些功利心,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的职业前途,那这种职业指导也只能沦落为学校推荐学生工作就业的工具。目前,由于外部就业环境的恶化,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国家和大学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这是被现实环境所逼迫的结果,但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好方法。因为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社会环境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不具备创业的基本能力素质、条件经验、资金和社会资源,学校教育也没有提供学生培养这种能力的实践环境。虽然有不少学生创业成功的个案,但也要看到绝大部分学生创业是失败的案例。
以笔者的经验,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和激情是好的,但要把事情做好,做成功是有必要的物质资源和社会经验条件来支撑的。国内的产业激烈竞争,对于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时间宽松进入环境是有限的,除非有非常好的项目、非常强的个人能力和经济社会资源等条件,一般情况下是很难生存的。所以,如果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最理想稳健的办法是进入某个未来想发展的行业内,先工作几年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等对行业有了一个基本上的了解,经济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再选择有市场发展前景空间的项目创业为上策。对于那些确实有一技之长,希望毕业后尽快创业的学生,笔者的建议是先从小本创业开始,以尽量少的启动资金,通过自己的市场开拓和旺盛的精力,去逐渐适应了解市场的规则和需求,为进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先从自由职业、家庭sohu族工作开始起步,逐步向loft族(居住与商用合一)、mo族(移动办公)、虚拟办公室(低成本办公室)、商业伙伴合租办公楼等方向发展。对于刚创业起步的大学生,经济支出的预算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在总体运营预算的基础上再乘以2-3倍,在这个基础上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是比较合理的,不至于在运营期间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造成运营中断,这样也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调整相应的业务策略。虽然这是一个应对当前职场竞争压力的不是办法的办法,但年轻就是优势,在进入职场的前几年有自主创业的经历,对于今后的成长还是有帮助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个人的想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实现,也要及时收手不要硬撑,今后的日子还很长,暂时的失利是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成功打基础。
以笔者的经验,比较容易创业成功的年龄阶段是在35-45岁之间,这个阶段是智力、眼界、精力、经济条件、社会资源都达到比较高的状态,所以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朋友要有毅力耐心和学习的精神,为这个理想好好积累经验和资历,在看清市场需求走向的基础上,再选择创业项目也不迟,千万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急于求成去表现自己,往往结果会适得其反。
让笔者更感到困惑的是,目前在市场上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有关职场的励志小说、专业书籍、名人博客、电视剧,但是绝大部分是教授各种职场应对技巧、职场小故事、成功学、厚黑学等比较初级的知识,似乎“杜拉拉升职记”和“甄环传”这类职场小说和影视剧更能引起职场人士的心理共鸣,而很难见到比较严肃的,即有专业性又有实操性的职业规划参考书籍。所以,笔者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基本上是靠自己的经验来累积文字,同时也深感没有很多值得参考的职业规划书籍可供推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没有上职业规划课程之前感到迷茫,上完职业规划课程之后感到更迷茫的原因,因为各种错误引导的信息扰乱了他们原本就职业意识准备不足的思维。作为大学生朋友们如何在这个纷杂的信息社会中,保证个人独立清醒的思考,这一直是笔者在苦苦思索的大问题。
通识教育实验机构教育规划师、职业规划师
黄铭峰
欢迎网友广泛转载,请注明文章内容出自通识教育的企业官网:www.tongshi-edu.com 或搜索:上海通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忻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